2007年9月29日 星期六

影展,明天第一場

師大本部

2點入場

等你們來。


影展場地和資訊:http://kepomalaysia.blogspot.com/2007/09/blog-post_20.html

3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給 影展的主辦單位

謝謝你們的影片
還有發人省思的 討論會
還有那一張張的ppt ~
原來 很多東西需要大家都來了解
謝謝你們製造這個機會
thanks~

匿名 提到...

主辦單位您們好:

非常感謝主辦單位的工作人員那麼努力的來辦今天的影片播放活動,而且教室人數爆滿,看到那麼多同學來關心大馬,實在讓人感動。

我想針對今天的映後座談提一點建議給主辦單位作參考:

1. 我覺得powerpoint介紹馬共的部份有點太表面,不夠深入,甚至有點多餘(但主講人介紹得很清楚),而且看了馬共的紀錄片,居然還要特別介紹馬共還頗有趣,似乎證明該記錄片其實並沒有很清楚的介紹馬共給觀眾認識。

2. 現場沒有麥克風,對發言十分不便。

3. 像今天5,60人的規模其實並不適合進行"討論",討論最好是能夠10幾個人圍成一圈,由一個人帶領大家討論才比較有效,因為討論的精髓在於彼此回應彼此的意見,而不是像今天一樣大家各說各話,豪無交集。所以,人多的話,其實比較適合問答的形式,或表達個人意見,就不適合討論了,理想的狀況當然是能夠請到相關專家來分享則更好。

4. 如果人多又硬要帶討論的話,可以事先準備一些題目向觀眾提問,而且題目要經過精心設計,要即基本(觀眾容易發揮,瞎掰)又要具有一定的爭議性和討論空間(如此彼此才可腦力激盪,交換意見)。以今天馬共的影片為例,就可以問大家覺得這部由馬來導演所拍攝的馬共紀錄片到底拍得好不好?適不適當?什麼部份拍得好?什麼部份拍不好?為什麼?為什麼導演不多拍馬共成員,而拍一大堆路人?這樣造成什麼樣的效果?是好是壞?等等,但是主持人居然叫大家不要討論電影形式的部份,這是蠻奇怪的。

然後可以再針對馬共議題提出討論,比如我們應該如何來評價馬共?馬共對國家的貢獻在哪裡?如何面對馬共的武裝(暴力)鬥爭路線?馬共歷史對大馬華人有什麼意義?等問題。這些題目都可以由主持人加以引導,也鼓勵同學多針對別人的意見做回應,這樣就不會讓所謂"討論"雜亂無章,也可以讓觀眾帶著一些有趣的問題回家作後續的思考。

5. 相信主辦單位都很關心跨族群溝通的議題,有一部台灣的紀錄片推薦給大家作參考,就是公視拍的"面對族群與未來:來自民間的對話",是一個談台灣不同族群如何溝通的一個工作坊的紀錄影片,有大馬人可以借鏡的地方。

工作坊網頁:
http://www.frontier.org.tw/ost/

匿名 提到...

做為一個來看片的少數台灣人
很謝謝主辦單位的貼心
用國語讓我好好了解馬來西亞錯縱複雜的歷史
特別是大家的討論 相當精采
讓我對馬來西亞有更多的了解

做為一個歷經戒嚴跟開放的台灣青年
深刻知道
全盤了解歷史 願意相互面對溝通
對個人跟社會的影響有多大
衷心地鼓勵你/妳們能夠成為
那連結馬來歷史 化解偏見的橋梁

 
TEMPLATE HACKS AND TWEAKS BY [ METAMUSE ] BLACKCAT 1.1